发布时间:2020-11-09 浏览次数:5316

编者按

南昌师范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要求,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,为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,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,着力推进我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。

以第八届“教学月”活动为契机,围绕“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”主题,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大家梳理推荐“课程思政”相关文章,并将陆续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全校教师展示校内外优秀案例,供全校教师学习、借鉴。希望全校教师积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藏的思政教育元素,与思政课真正实现同向同行,将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育人工作落到实处。


课程名称:大学生生命与心理健康教育


一、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


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《大学生生命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》课程教学全过程,立足实际情况,从生命与心理课程知识中充分挖掘法治意识、责任意识、感恩心理、敬畏生命、和谐发展、人文精神等要素,转化成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而生动的教学载体。可以在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下,全面关注学生的期待和发展需求,采取讲授法、案例分析法、探索性学习、学习小组、多媒体教学、课堂头脑风暴、读书指导法、网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,充分发挥这门课的思政育人功能,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

二.《环境专题》案例介绍


1.本案例的教学目标

 本案例切入点位于教材第一章第一节“人的生命与环境”,通过对人和环境之间关系的探讨,强调保护环境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性,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、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。

 知识与技能目标:学习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,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,能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,切实为保护环境尽一份自己的努力。

思政教育目标:通过对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,把保护环境内化为自己的行动理念,加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。

2.教学实施过程

导入:通过云班课,请学生阅读一篇文章《Planet or  Plastic?》,观看一个短视频《2020的第一个月,多灾多难的地球经历了什么?》,引出本节话题:人与自然的关系。

内容讲授(略):主要是书本知识点,基本内容不难,此处简略。首先,大自然给我们提供最基本的条件,缺一不可。其次,自然地理环境会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,适当举例。第三,人类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态平衡的破坏。

话题讨论:请谈谈你感受到的身边的自然环境的变化,比较糟糕的,或者渐渐在好转的,都可以谈一谈。

得出结论:人类应当尊重自然生态的平衡与稳定,地球不需要人类拯救,真正需要拯救的是我们人类自己。

作业:布置头脑风暴《一诺千金》。作业要求:尽管个人的力量很小,但勿以善小而不为。请大家在此向大自然郑重承诺,你愿意付出什么努力来改善环境?请不要空喊口号,想想你一定能做到的事情,才能做出承诺。

课外补充:推荐学生观看一些纪录片如《地球脉动》,有关环保的综艺节目《小小的追球》等。

整体设计思路:

①向学生展示大气污染、白色污染等对环境造成的影响,使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势在必行,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;

②讨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,可以是环境变差了的案例,目的在于看到问题之所在;可以是环境慢慢在变好的案例,对治理环境污染的行动有信心;

③展示目前一些环境治理方面获得的成果,比如治沙、蚂蚁森林公益林、浙江“五水共治”等案例,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认同感;

④与学生讨论有关“垃圾分类”的知识,分享节约资源的小经验;

⑤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引导学生集思广益,思考如何从身边小事做起,真正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,进而加强可持续发展意识;

⑥理解习总书记提出的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家乡有哪些优美的自然风景、有哪些自然物质资源是人类的宝藏,从而引导学生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。

3.特色亮点

①贴近生活:很多案例来自于学生自己的生活,有切身的体会和感受;

②课内外相结合:课堂不过几十分钟时间,能起到的效果有限,更多时候,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产生环保意识,借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综艺的方式去了解和学习,更容易接受一些;

③理论联系实际:保护环境这个理念很多人都有,但更重要的是行动。很多人会觉得“我一个人能成的了什么气候?”通过这节课,使学生懂得个人也是有责任有能力为之付出努力的。


4.教学效果

首先,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,可能因为这个话题是他们日常有所关注的话题,可能因为2020年初的这一次疫情,让他们更加体会到了人和环境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。

其次,学生的讨论很有意义,他们是有自己想法的,不需要老师灌输什么,作为老师,只需要引导话题即可,他们很愿意交流分享自己的体会和经验。与其生硬地灌输一些“理念”给他们,不如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内心的真实想法,教学效果更为理想